如何写出好诗
猫🐱儿不知道如何写出好诗,也写不出好诗。看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山,有一木房间。蓝天白云。猫🐱儿试试写写(青瓦白墙云悠悠,隐隐约约见南山,空气新鲜风光好。恰如白云展与舒。愿学陶令隐陇下,栽花养草悠然好,种许桃树成桃园,与哥哥赏艳花儿。
这个问题问的好!
怎么样才能写出好诗呢?我的诗写出来为什么自己都看不懂呢?是我的诗出了问题,还是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诗?
相信,这是很多写古诗词的人都经过的阶段。如何才能写出好的古诗词呢?
首先,你要一定的文学功底。诗词讲究一字一义,你可以用一些家常俚语掺入到诗词中,也可以用一些白话文写入诗词中,但是不能通篇土话、重复。诗词之格,在其雅,雅即是不俗。意境不俗、字词不俗,哪怕通篇家常话也没有关系。比如古诗十九首,首首都是秀才说家常话,不见啰嗦反复条理不清,也不见生词拗字劳人心神。
其次,你也有深厚的积淀。很多人的文化知识积淀的越扎实,生活经验越丰富,写起来也越是得心应手。不要向执拗里寻章摘句,只到天光放处看日出。只要你的人生阅历积淀够了,人情练达皆是文章。诗词有以景为胜,比如王维的空之境;有的以情取胜,比如杜甫;有的以志取胜,比如李白;有的以道取胜。道,就是人生中的那些已知的、未知的客观事实或主观认知,明明知道却无法用语言精炼、准确表达出来的富有哲理的诗句,需要人生的阅历和积淀慢慢去酝酿。
再次,你要有超脱的才情。这一点要求较高,少年时能够写得出大作、佳作的,哪一个不要有高超傲绝的才情呢?比如柳永、王勃、纳兰容若、晏几道、秦少游...哪一个不是少年成名?哪一个不是才情高绝、领一时风骚?这一点,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还是忽略掉才情天赋吧。
最后,你要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热忱。诗词的格律都是很好学的,有现成的公式和例子;诗词的炼字炼句也不是特别难,只要你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恒心,炼字炼句排章布局也‘不过手熟尔’之小技;诗词的格才是我们要学的,既然我们没有那种超脱的才情创造无以比拟的意境,但不应妨碍我们形成自己的诗词之格,这个格就是格调,综合了一个人的价值观而体现于外的诗词格调。
如果具备了上述四个条件,恭喜你,你的诗词即便目前不能超越古人,也是指日可待了。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诗词,为什么自己看不懂呢?为什么没有人能看懂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要么是你自己掌握的文学功底不扎实,按照记忆的习惯性直接创作;要么,是你的表达出现了问题,导致诗词的意境不纯而让人产生了误解。具体原因,以后可关注本人获知。
版权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
写诗要抓住主题,比如:看图写诗,一定符合事实,要看各个景点:写诗一定要押韵,押韵就是韵母相同,它的韵母相同了,它就会顺嘴,(比如hong红)(tong同)(qin勤),(lin林)韵母相同了听着就顺了……
如何写出好诗?首先写好诗词必须反复推敲,斟酌。当然还得配上你的知识功底,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很难写出有意境,有内涵的诗词。我非常喜欢原创诗词,只是自己能力不足。不然每天写几首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供己欣赏,比什么都好。不过很幸运能读到大家的原创诗词。
好的诗词,不仅仅是读来郎朗上口、意境深远,更要赋予诗以灵魂,让人反复吟诵以至爱不释手。
诗言志、词寄情,好诗不但要将人间的各种情感巧妙揉入其中,还必须具有恢宏的气势和曲折委婉的人生启迪,予人遐想、使人振奋。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如何才能写出好诗呢?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诗歌爱好者,他们热爱诗歌、勇于发表,既活跃了诗坛,也为诗词的发扬光大贡献了新鲜血液,且其中不泛佳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才是个蕴藏好词佳句的宝库,只有身临其境、走向生活,并把看到的壮丽河山、良辰美景和触动人心的人文关怀,用心融入诗中,才能产生共鸣、得到回响,写出让人爱不释手的好诗。
却说功夫在诗外,只有饱经人间沧桑、阅遍天下名山大川,全方位感受世界上所有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自然会迸发出不绝的灵感,再结合自身的文学功底,就能写出意境高远、荡涤人心的佳作。
如何写出好诗?
这个太难保证了,因为功夫在诗外!
诗言志诗言情,志不在高远,而在是否适合当下。四大洋七大洲,宽广神州,浩瀚宇宙,说古论今,谈天究地,貌似滔滔不绝,包罗万象,却极有可能成为大话空话,最后成一口号,毫无诗意。
诗言志诗言情,情不在深浅,而在是否情真。一口一个我好想你,好爱你,骗得了小姑娘,却是正常人饭后茶余笑柄;一味堆砌词藻,左一愁又一忧,为赋新词强说愁,难免成扭怩作态,酸文假醋。
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梦想,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痛痒,写身边小事,写亲身感受,才能情真意切,引人共鸣。一切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由小入大,一件平常小事,往往深藏着大智慧;一颗小露珠,往往透露着整片蓝天。
当然,要写出好诗句,必须下苦功夫,多从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了熟于心;多与身边唱和,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多从生活中发掘故事,撷取生活片断,从一小枝桠中发现整片森林,从一小树叶上,感受人间冷暖。
冷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联八句,也非一日之功。戒急,息燥,静下心来,说不定就能乍现灵光,得一妙句了。
凝视夜空,星斗满天,那里有不尽的猜想。
教科书中无格律,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大家的格律知识从学哪来的
现在负责任的初高中老师应该可以基本上讲清楚。我儿子高中的语文老师就很不错,格律知识基本上了解。而我就可怜了,一直到前几年对唐诗感兴趣起来,通过《喜马拉雅》和《得到》学了几个专题讲座,又通过百度查知识点,还在学习中。感觉自学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字的发音和音调经常搞不清楚。
谢杠精朋友邀请:
你问诗的格律从哪里来?我也是自学的,没能读高中,大学。不知道高中大学是不是有格律诗的知识课文。但我从自学中知道,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从唐朝至清末民国期间,先贤们把作诗要有规则。把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和排律有严格的规矩。《一》声调,也就是平仄,如七言律诗诗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是平起弍,还有仄起弍。不一一写了。
《二》对仗。用现代的话来说、应该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三》要押韵,押韵要按韵律要求。有韵书必须学。这是我初浅的学习过程。还有很多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原则。还有《孤平》,《三仄尾》,《失粘》,《失对》、《如何拗救》等等注意的问题,总之格律诗够你学的。我只能答至此,不对请批评。
随着国学教育的开展,学习格律的方法越来越多,最功不可没的就是QQ群和微信群。
我接触诗词是在十五年前,那时候刚刚兴起QQ,我也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QQ群。开始是玩接龙,不限制平仄,但必须押韵。慢慢的开始像格律诗靠拢,先学带后学。
通过QQ群学到一些皮毛后,求知欲越来越高,于是便开始四处找资料。那时候诗词格律的书还不多,一位老师把他的书复印给大家学习,书的名字叫《诗词格律基础》,作者是王力。这本书成了大家的启蒙教材。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又兴起了UC、YY讲堂一类的语音课堂,对诗词有一定研究的诗词讲师被请进讲堂免费为大家讲课。
各种论坛应运而生,比如中华诗词学会的诗词论坛等,对传播诗词知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后来又通过各种比赛,使诗词知识越来越被更多人所掌握。
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好多诗词爱好者就是这样通过自学掌握诗词基础知识的,他们的努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推广。
只要古诗词还没有从教科书里完全消失,相信,教科书也罢,大纲也罢,都不会完全放弃对格律知识的介绍和要求,而且,这也应该是对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同的是各人的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罢了。至于你所谓的“考试也不会考”的话,更是让人无语……因为你所说的“大家”,应该不会是特指应试教育下的诸众莘莘学子吧?老中青幼,七十二行,我们如果把社会上所有人的兴趣爱好和日常习俗都紧紧束缚在“考试会不会考”的桎棝下,未免有些太狭窄了吧?举个例子,考试不会考吃饭,但人人都会吃……精神上的食粮享受同生存的需求同样不可缺少!
至于格律知识的学习,在现代社会途径很多。除了有关诗词格律知识介绍的书本外,网络上的的各种讲座及普及介绍,还有拜师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 熟能生巧,有志竞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教科书里有关于格律的知识点,只是没有深入介绍。
其次,像你这种中学都没认真看教科书的人,跑出来讨论古典文学分支科目,请问,你这是犯的什么毛病?
边儿去,哪凉快哪儿呆子着吧。
大家都说拿作品说话,那就拿作品说话。
《咏蛙》
池壁深三尺
春来我自矜
江湖非所愿
相与笑鲲鹏
哪,一首咏蛙献给才高九十斗,格律不通又意境超越李杜的先生们,不用谢。
问题:教科书中无格律,考试也不会考,那么大家的格律知识从学哪来的?
现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是不学格律知识的。很多教语文的老师也不清楚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究其原因,还是格律的实用性不太高。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学好作文比较实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到,所以考试的时候也只考作文不考作诗。
今天人们学习诗词格律,基本是业余时间学习。大概不出这三个方式。
书店里关于诗词格律的诗真不少,不过都是以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为基础。喜欢诗词创作的朋友买本王力的书看看就可以了。
不过初学者可以从基本四种诗体学起,关于拗救的内容先放一放。
觉得用平水韵太难,可以先用新韵来押韵。熟悉格律了,再用平水韵作诗。
先学诗,再学词。
网络上有王步高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座,下面有字幕,内容浅显易懂。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到。
我不建议听音频,因为不照着文字来学习,很难辨别和记住音频里的内容。如果听音频的话,也一定要有可以对映的文字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