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什么意思
长篇小说。德国雷马克作于1929年。十九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们被送往西线作战。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先后战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保罗中弹丧命,而这一天,部队向上报告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说是二战刚刚开战的时候,双方在西线对峙八个月,没有开战。
但是这个电影说的无战事,显然不是这个阶段,因为已经打起来了。
在电影的结尾,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所谓的无战事,并不是真的无战事,而是战线一直就在那里,没有进展,双方来回争夺这些阵地,杖打完了,战线依然几乎和原来一样。战线没有动 从谋层面来说就是没有打过仗。
战士们打得你死我活,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战线还是原来的战线。
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这部电影 ,为什么叫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
经过训练后,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被派往西线参战。然而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
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以一战中西面战线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保罗·薄依慕和同学受到校长坎通列克及其沙文主义的煽动,满怀着狂热的“爱国主义热忱”投人到了这场所谓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
在持续四年的战争里,他目睹了可怕的伤亡以及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
起初的“爱国主义狂热”荡然无存,留下的仅仅是肉体的伤痛和对德国军国主义以及参战目的的质疑。
雷马克笔下没有富丽堂皇的军容和壮观的战争场面,只有恐怖、残酷、肮脏的战场。作为文学上新的里程碑,《西线无战事》反映了一名普通士兵真实的战争经历,被称之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西线无战事贾登为什么要死
梦想的结束。
贾登的死,他的梦想是战争结束以后,能回到家乡当一个乡村警察。可是他是从战场上活了下来,但是他却失去了腿。没有了腿,他就当不了乡村警察了。而贾登最后的选择是用保罗拿来的叉子,在他们面前选择了自尽。
西线无战事作品
《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是1930年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反战题材剧情片,由刘·艾尔斯、路易斯·沃海姆主演,1930年4月21日在美国上映。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该片获得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个奖项
西线无战事作者
《西线无战事》是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长篇小说,1928年发表在《福斯报》,翌年单行本出版,共分十二章。
雷马克(1898—1970),德国小说家,生于工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战后从事过教师和石匠、记者等多种职业。
20世纪20年代,他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扬子江剪影》、《西线无战事》等。1931年移居瑞士。希特勒取得政权后,雷马克的作品被焚毁,并被剥夺德国公民权。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加入美国籍。二战后往返于美国和瑞士之间,1970年在瑞士逝世。
20世纪30年代,雷马克写了《归途》、《三个战友》等作品。40年代,他的创作主要反映在法西斯统治下,德国青年一代所遭受的苦难和痛苦的精神状态。代表作有《流亡曲》、《凯旋门》以及逝世后出版的《天堂里的阴影》。
西线无战事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因著有《西线无战事》(1929)一书而知名。这部小说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西线无战事》的情节就是描述士兵在战壕中刻板的日常生活,他们似乎没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它的书名,即战报中公式化的语言,很能体现那冷漠和简洁的风格,以轻描淡写的语言纪录每日的战争恐怖。
西线无战事最后一段赏析
西线无战事最后一段作者以战死士兵易容安详作为结尾,仿佛只有死亡,才能使战争在他生命中真正地结束,使他得到最终的解脱,而使他感到真正地满足。暗含现实中的士兵无法让战争停止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控诉,以及他认为战争的开始和结束掌握在地位高的那些人手里、依靠低层个人无法推动世界和平的无奈,有些消极。
电影西线无战事有几版
3个。
1930年4月21日上映的《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是由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刘·艾尔斯、路易斯·沃海姆、本·亚历山大等主演的。
1979年11月14日上映的《新西线无战事》是由Delbert Mann执导,欧内斯特·博格宁等人主演的。
2022年9月29《西线无战事》是罗杰·唐纳森、爱德华·博格共同执导的电影。
《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故事。
西线无战事典故
德国发动二战,战争已到后期,德国逐渐失势。但国内纳粹思潮盛行,尤其在学校鼓励学生去参军为国效力。男主角是中学生和同班同学一起受到老师怂恿蛊惑而高兴的参军奔赴前线。但到了战场上才发现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供给不足,天天挨饿,躲在防空洞中。后来男主角看到好朋友一个个死去,开始思考战争的意义。后来他告假回家,看到家乡还是老样子,人人都在纸上谈兵,大谈战争形势。原来的老师仍在学校号召年轻学生去参军。男主角因为对老师和学生表达了对战争的质疑而人被斥为胆小鬼。从而觉得与家乡人已经格格不入。于是回到战场上,最后被盟军狙击手击毙。
这里其实可以指两件不同的事,首先是二战期间,英法虽然名义上对德国宣战,但由于各怀鬼胎不肯出手,在德国入侵波兰时仍然只停留在谴责,没有真打,于是德国说西线无战事(波兰在东边)
也可以说是一战期间,由于堑壕战拖得实在太久,双方士兵都已经精疲力尽,于是底层士兵自发的在圣诞节前后休战了几天,都不肯开枪,这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
新西线无战事怎么样
相比老版的西线无战事,在电影人物刻画,人物对白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
当然,老版本也是一座无法逾越的艺术巅峰。尤其是最后结局,给人以更大的震撼和深思。最经典的反战电影。西线无战事结局
《西线无战事》以一战中西面战线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保罗和同学受到校长的煽动,满怀狂热的“爱国主义”投入到这场所谓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持续四年的战争中,目睹了可怕的伤亡及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
在电影最后,保罗休假回去部队后在一个战壕中伸手捕捉一只蝴蝶时被敌军开枪击毙。